记忆中的母亲总是系着那条褪了色的红布围裙,在晨光熹微时就已起身。她常说:“人生一辈子很长,人若不打算会一世穷。”这句话像一粒种子,深深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作为家中的“半边天、顶梁柱”,母亲手中的那本泛黄的日历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农事安排,字迹工整得如同她精心侍弄的菜畦。
屋后的小菜园是母亲的杰作。春韭刚割完一茬,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晨露;夏日的青白菜便迫不及待地舒展腰肢;秋风里,辣椒像一串串红灯笼,照亮了收获的季节;而金黄的南瓜则安静地躺在藤蔓间,等待冬日的暖阳。屋后那片不足半亩的菜园子,不仅是全家四季餐桌上的美食来源,更是邻里间传递温情的纽带。母亲总说:“地和人一样,你对它好,它就会回报你。”
芒种时节的乡野是一幅辛勤耕种的流动画卷。金黄的稻谷在风中起伏,镰刀划过时发出沙沙的声响;新插的秧苗在水田里排成整齐的队列,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拖拉机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与农人的吆喝交织成乡间特有的交响乐。母亲在芒种时节总是格外忙碌,既要盯着天气抢收稻谷,又要张罗插秧的事宜。我常看见她站在田埂上,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揣在兜里的塑料布,那是防备突如其来的雨水。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那些日子,父母亲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但无论多忙,母亲都坚持要检查我们姐妹的作业。记得有次我们想去田里帮忙,母亲板着脸说:“书本就是你们的田地,现在不好好耕种,将来拿什么收获?”她粗糙的手掌抚过课本的样子,像是在抚摸最珍贵的稻种。
如今,当我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繁华,总会想起母亲弯腰劳作的背影。她用最朴实的行动告诉我:人生就像种地,春播秋收自有其时。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劳作,实则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母亲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勤俭持家”的真谛。她手上的老茧和鬓角的白发,都是岁月留下的勋章。她读书不多,不会讲大道理,却用日复一日的坚持,教会我敬畏土地、珍惜时光。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会想起母亲在暴雨来临前抢收稻谷的身影;每当生活给予考验,耳边就会响起她的话:“人这一辈子,最怕的不是苦和累,而是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母亲那本农事日历上记录的不仅是庄稼的时令,更是人生的智慧。她用汗水浇灌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我们姐妹的未来。在这片用爱与坚持耕耘的心田上,我们收获了比粮食更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做人的本分。
母亲的爱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总能让我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感受到勤俭、自强、努力、善良、和睦……指引着我在平凡的纪检监察岗位上恪尽职守、坚守本心,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从容、活出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