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情浓粽飘香。周五晚上,乡下的母亲打电话说明天准备在家包粽子,喊我带上孩子们一起回去体验一下。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家四口便驱车回到界首老家,刚到家门口,我就闻到一股香香的粽叶味,母亲已经把包粽子的材料准备好了,两个孩子一下车更是欢喜,一溜烟跑到外婆身边,嚷着要外婆教他们包粽子。 母亲拿起粽叶一步一步地教孩子们包了起来,两个孩子也学得不亦乐乎。快包完的时候,五岁的儿子问到:“妈妈,过几天是什么节?”我答到:“端午节。”儿子又问到:“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我想了想说到:“这个问题由姐姐来回答吧。”只见正在上初三的女儿对我笑了笑说:“这还不简单,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那你可不可以给我们普及一下这位爱国诗人的一些知识呀?”在一旁的爱人说道。女儿有声有色地描述起来:“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三闾大夫,倡导举贤才、明法度、重民生,联齐以抗秦,苍天可鉴却遭遇君王信谗、奸佞当道,耿耿不寐的这位大臣被流放汉北、放逐江南,最后到了陵阳。公元前278年,当秦国攻破楚国国都郢都,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听到这里,我跟孩子们讲到: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大业,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奖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屈原之所以伟大,不单在于诗才之杰出,更在于他爱国情怀之炽热,爱民之情浓,忧民之心切。屈原在被贬途中写下的《离骚》《问天》《九歌》,如诘如愤,如怨如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了他的忧民情怀。屈原的爱国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及“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句句体现了其伟大的爱国情怀。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成为世世代代国人的人格标尺。今天我们包的粽子不仅是简单的“端午粽’,里面还饱含着一份悠远而厚重的追思。
女儿听后跟我说道:“妈妈,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好少年,为建设富强祖国努力学习、奋斗。”儿子也用稚嫩的童声说:“妈妈,我也要努力学习。”顿时,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在老家的农家小院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