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网站头条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半条被子一条心

作者:曹溢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摘要:半条被子的背后,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念兹在兹的情感与牵挂,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变初心。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半条被子一条心


图为游客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仲春时节,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迎来了旅游客流小高峰。近年来沙洲村成为热门红色旅游“打卡”地,许多参观者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半条被子”见初心。“红军在自己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心里还是想着老百姓的冷暖。一枝一叶总关情啊!”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就来到“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

  在“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家两层砖木结构的老宅里,至今保存着80多年前她和3位女红军一起睡过的木床。床上只有单薄的草席,但军民的鱼水深情却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1934年11月上旬,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在汝城县境内进行了长征半个月来首次较长时间的休整。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睡在屋檐下、空地里,不仅没有动村民的东西,还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挑水等。

  心疼这些战士,30多岁的村民徐解秀拉了3位女红军住到自己家里。腾出自家那张宽1.2米的木床,垫上稻草,床边架上一条搭脚的长板凳,徐解秀带着1岁的儿子加上女红军们,就这样挤到了一张床上。看到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烂棉絮,女红军便拿出她们唯一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母子一起横盖着。

  临走时,怕徐解秀母子寒冬难熬,3位女红军执意把被子留给她,但徐解秀坚决不同意。推来推去僵持不下,一位女红军索性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还留下两句话:“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送您一床新被子。”抱着半条被子,徐解秀含着泪,送了女红军一程又一程。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徐解秀一直对3位女红军念念不忘,她时常拿上小板凳,坐在村口的滁水河畔,守望红军归来,一等就是50多年,直到去世!

  时间见证不变的坚守——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4年10月,红军长征50周年之际,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开始沿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在沙洲村,他遇到了在村口守望半辈子、已经80多岁的徐解秀,揭开了这段掩藏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

  长篇报道《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刊发后,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15位参加长征的老红军,特意托罗开富给老人送去新棉被,说“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我们也想念当年那些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在邓颖超的推动下,全国都在寻找那3位女红军。

  遗憾的是,1991年1月徐解秀老人去世,仍没等来3位女红军的消息。女红军没能回来,但共产党一直就在老百姓身边,从未离开。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向着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总攻。2014年沙洲村村“两委”换届,37岁的朱向群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扛起传承“半条被子精神”的使命,也扛起了带领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担。朱向群是徐解秀的曾孙,1995年遵照曾祖母遗愿当兵入伍,并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役返乡后,朱向群长期在外做建筑,干得风生水起。

  当时的沙洲村是有名的贫困村,村集体户头收入为零,贫困户占全村人口的1/3,全村500多口人共用一台50千伏的变压器,住村尾的村民煮饭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才能熟。当村里的老主任和村民代表找到朱向群,希望他能接任村主任时,朱向群毫不犹豫答应了。他卖掉盈利颇丰的挖掘机,把自家年收入20多万的店铺生意放下来,一门心思扑在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上,走村入户访遍了全村所有贫困户,那一段时间鞋子都磨破了好几双。全村20名党员带头苦干实干。村干部朱中建无暇顾及自家日杂店,即使收入锐减也毫不在乎,村干部罗秋煌关掉了自己的裁缝铺,大家整日都奔忙在村里脱贫致富的事业上。有党的好政策,有好的带头人,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白天黑夜连轴干,沙洲村跑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

  “半条被子精神”转化为战贫优势,红色沙洲蹚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引领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2017年以来,沙洲村相继建成“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红军广场、红军卫生部旧址、民俗文化广场等文旅景点和设施。2018年,沙洲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沙洲村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800元提升到15000元。如今,仅靠扶贫农庄、光伏发电项目及红色旅游,村集体账户每年就有40多万元的进账。

  “当年3位女红军给我们送了半条被子,如今共产党给我们带来幸福日子。”村民朱小红曾是沙洲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里党员和干部的帮助下,朱小红参加厨师培训,开起沙洲村第一家土菜馆。“生意最好的一天,我家接待了400多人吃饭,仅中午一餐饭的毛收入就有9800元。”说起这些,朱小红的语气里透着自豪,“现在家里20多床被子,盖都盖不完。”

  从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到老红军送来的新棉被,再到如今盖都盖不完的被子,老百姓最直接也最深刻地认知了中国共产党,群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共产党是人民的党,跟共产党走,好日子在后头。”

  “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全境前后十几天,全县12万多人中,为红军挑担、带路、做掩护的就有1.5万多人。”“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中,讲解员正为游客讲解红军路过汝城时留下的动人故事。

  展柜中,老红军送来的新棉被、红军筹粮时立下的借据、朱德手书“世界一家”的牌匾、红军为感谢老乡救治送上的马灯,诉说着红军与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自己有一条被子也会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这绝不是口号,不是做秀,我们就是这么做的。而且这种誓言,我们一直传承下来了。正是这样,老百姓才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回首百年奋斗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无数党员干部忘我奉献、不懈奋斗,为的就是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展望新征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标注的同样是为民的底色。

  半条被子的背后,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念兹在兹的情感与牵挂,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变初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深深植根人民群众之中,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永远一条心。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 抓深抓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